國際能源署(IEA)的報告描繪了一幅中東北非地區(qū)電力系統(tǒng)在壓力與雄心交織下的未來圖景。到2035年,該地區(qū)電力需求預計將激增50%,背后除了人口增長和經濟擴張,一個尤為突出的驅動力是氣候變化本身——制冷需求的爆炸式增長正演變?yōu)樽罹o迫的電力安全挑戰(zhàn)。屆時,僅制冷一項的峰值用電需求就將翻倍,超過500太瓦時,高于法國全年總用電量。在沙特阿拉伯,夏季峰值負荷已比冬季高出50%,使得電力供應穩(wěn)定性面臨嚴峻考驗。
為應對這一挑戰(zhàn),各國政府正積極轉向可再生能源。競爭性拍賣已成為項目采購的主流模式,該地區(qū)17個國家中有13個已采用此方式。阿聯酋、約旦、埃及和摩洛哥等先行者更是屢次創(chuàng)下太陽能光伏價格新低,一度低于20美元/兆瓦時。然而,宏偉的拍賣目標與項目實際落地之間仍存差距,在阿爾及利亞、伊拉克和突尼斯等國,項目調試的延遲成為主要瓶頸。
與此同時,能源結構正在發(fā)生深刻轉變。石油發(fā)電在伊拉克和沙特等國顯著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太陽能光伏、風能和核能。根據IEA的預測,到2035年,北非地區(qū)天然氣發(fā)電的主導地位將降至40%以下,這一轉變尤其得益于埃及在風能和核能領域的大力推進。
但轉型之路并非坦途。電網基礎設施的滯后已成為關鍵制約因素。盡管過去十年中東地區(qū)的輸電線路增長了76%,但長達十年以上的建設周期與快速推進的可再生能源項目之間產生脫節(jié),凸顯了對數字化電網、智能技術和區(qū)域互聯互通(如海灣合作委員會電網擴建和連接歐洲的“大?;ヂ摗表椖浚┑钠惹行枨?。
投資流向清晰地印證了這一趨勢。預計到2035年,該地區(qū)電力行業(yè)年投資額將從2023年的400億美元增至600億美元以上,其中85%的新增投資將指向低排放技術、電網升級和儲能領域,而未減排化石燃料的支出份額將萎縮至15%。
各國的轉型路徑也呈現出多樣化特點:沙特阿拉伯瞄準2030年實現50%發(fā)電來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標,以配合其經濟多元化戰(zhàn)略;阿聯酋在核能支持下,追求同期達到32%的低排放發(fā)電比例;摩洛哥則利用其可再生能源和磷酸鹽優(yōu)勢,吸引如國軒高科13億美元的電池工廠落戶,旨在打造電動汽車制造中心。而在也門和黎巴嫩,分布式太陽能光伏則在國家電網崩潰的背景下,展現了其在危機中維持基本電力供應的韌性。
中東北非地區(qū)的電力未來取決于其能否有效平衡激增的需求與綠色轉型。成功的關鍵不僅在于繼續(xù)推行可再生能源拍賣,更在于加快項目落地、大幅提升電網韌性和推動區(qū)域電力一體化。若不能在電網現代化方面取得突破,該地區(qū)恐難如期兌現其2030年及2035年的氣候與能源承諾。(此文出自見道官網:www.0888job.com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否則必究,轉載請注明見道網+原文鏈接)見道網戰(zhàn)略欄目編輯/許生鵬
評論
寫點什么吧~